EN 生科百年 内網 新内網

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下載Firefox

李毓龍獲2019年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

日期: 2019-05-14

2019512日,在江蘇蘇州召開的“2019年度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評審會上,32位評審專家以已經發表的學術論文為主要标準,對所有候選人進行了認真篩選和充分讨論。經32位專家無記名投票,北京大學李毓龍獲 2019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

獲獎者将獲得張香桐基金會頒發的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獎杯,并被邀請到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做報告。

張香桐先生是國際著名神經生理學家,新中國神經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神經科學的發展和研究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遵循張香桐先生盡力幫助我國神經科學發展的遺願,2009年成立張香桐基金會,并設立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神經科學優秀研究生論文獎,每兩年評審一次。自2011年起,張香桐基金會委托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組織獎項的發布、評審、頒獎等事宜。

李毓龍:

    beat365官方网站、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麥戈文腦研究所研究員

實驗室研究領域:

人的大腦由數十億的神經元組成,後者又通過數萬億的突觸組成複雜的神經網絡。不同種類的神經元經過或遠或近的投射,通過突觸與其他神經元進行信息交流,實現感知覺、決策和運動等高級神經功能。研究大腦的最大挑戰在于腦的高度複雜性。

我們實驗室集中在神經元通訊的基本結構突觸上,從兩個層面上開展研究:一是開發前沿的工具,即開發新型成像探針,用于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解析神經系統的複雜功能;二是借助先進的工具探究突觸傳遞的調節機制,特别是在生理及病理條件下對神經遞質釋放的調節。

具體而言,對于工具開發,我們集中于:1-結合光遺傳學和熒光成像,無損傷性的研究神經元之間的電突觸連接。電突觸的異常可導緻耳聾、癫痫、腦部腫瘤和心髒功能異常等疾病。2-開發可遺傳編碼的檢測神經遞質/調質的熒光探針。神經遞質/調質是神經元化學突觸傳遞的關鍵介導分子,與感知、學習和記憶以及情緒密切相關。利用上述熒光探針,我們的功能性和生理性的研究集中于:1-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和成像學方法,系統地探索和鑒定潛在的新型小分子神經遞質。2-研究神經元中重要的分泌性囊泡高密度核心囊泡”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囊泡内的神經肽組成。這些神經肽對于調節食物攝取、侵犯性行為和生物節律有重要的調節作用。3-尋找上述新型化學遞質/調質小分子的對應受體,即尋找孤兒受體的配體。4-結合雙光子成像和可遺傳編碼的熒光探針,使用果蠅和小鼠作為模式生物,研究嗅覺傳導或睡眠過程中腦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