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突然傳來噩耗,徐長法教授于4月6日離世,我聽後心中非常難受,有些發懵。同窗四年,同事六十六年,一起艱辛耕耘,一起努力攀登,如今卻成永别。
1953年我和徐長法一同考入北大本科生物化學專門化,有幸師從沈同先生和張龍翔先生。沈同和張龍翔先生創建了我國綜合性大學第一個生物化學專業,對我國生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有很大貢獻,徐長法十分敬佩兩位導師,較好繼承了兩位導師的學術思想、教學理念和為人處世原則。
徐長法教授勤奮好學,也善于學習。生物化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要求較寬廣的數理化和生物學基礎;徐長法不僅有較好的理科基礎,實際上他還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學與國學基礎。知識面比較廣使他善于思考,講課和編寫的教材都顯得比較生動。而且他比較重視傳統。
沈同和張龍翔先生給予學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們“敬業重教”的精神,同樣徐長法教授“敬業重教”精神也給予學生最深刻的印象。從57年畢業留校任教開始,他始終将“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的神聖職責。他帶生化實驗、講授生化課事先都要寫出教案征求意見,每年講課雖講過多次仍要認真備課,培養研究生十分注重教學環節。退休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編寫教教材上,他是《生物化學》第3版和第4版的主編之一,第3版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第4版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二等獎。在他病重期間還在為《生物化學教程》認真改寫和校對。他将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教育事業。
徐長法教授十分注重繼承傳統。他認為在學術上需要長期積累才能有大的發展和突破。沈同和張龍翔先生帶領生化教研室開展富有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沈同先生最早在我國開展大腦生物化學的研究。張龍翔先生以酶為切入點,研究蛋白質分子的構造規律以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他在我國率先進行蛋臼質分子設計和改造的蛋臼質工程研究,并建立蛋白質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長法教授對蛋白質化學有較深入的研究,他是蛋白質工程實驗室的成員,他構建了嵌合型新的導向溶栓劑,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很大意義。
徐長法教授的一生是追求理想,樂于奉獻的一生,他的一生充分體現了北京大學的優良傳統——勤奮、嚴謹、求實、創新。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思想境界,他的學術成就,他對教學的貢獻,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光輝榜樣。
朱聖庚
于20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