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11月23日上午9點50,第五屆兩岸三地生命科學文化節正式在台灣清華大學的沃森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台灣清華大學beat365的焦傳金教授首先緻詞,表達了對來自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老師以及學生們到訪的歡迎。随後,台灣清華大學beat365副院長楊嘉鈴教授也進行了緻詞,表達了對這次兩岸三地生命科學文化節的圓滿順利舉行的期待。緻詞結束後,beat365官方网站湯富酬教授首先進行了報告。湯教授給我們講述了他實驗室在早期胚胎發育的過程的表觀遺傳組學方面的工作,包括DNA甲基化組,組蛋白甲基化組以及染色體開放程度等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動态變化。随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文樂教授,給我們介紹了他實驗室關于腫瘤抑制基因PTEN在癌症以及神經細胞中的一系列工作。接下來,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活弈教授進行了關于利用小鼠模型來進行幹細胞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工作。當天上午的最後一個報告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陳策實教授,他的報告給我們介紹了KLF5蛋白在TNBC癌症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至此,上午的報告及活動結束。
湯富酬教授在現場做報告
11月23日下午的活動分為兩部分,海報展示和學生報告。來自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同學近30位同學進行了海報展示。研究内容涉及了生态學,結構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發育學,神經生物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在學術報告環節,第一位進行展示的同學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家榮同學,他介紹了利用低起始量的nano ChIP-seq技術,鑒定了在人類肝癌中超級增強子調控的轉錄因子。來自北京大學的薛瑞棟同學,講解了肝癌中不同病竈之間的基因組異質性。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林南生同學,以糖尿病小鼠為模型,介紹了母親糖尿病對子代棕色脂肪組織發育的影響。來自國立清華大學的林彥宏同學,利用果蠅和線蟲這兩種模式生物,講解了磷脂翻轉相關基因對壽命調節的影響。
北大生科高雲同學在學生報告環節
海報展示講解
11月24日上午,我們參觀了新竹科學園區内的同步加速器光源,又稱台灣光源,研究中心的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同步輻射光源的工作原理,世界同步光源的發展曆史,之後兩位老師的分别結合研究課題為我們講解了同步輻射光源在生物材料研究和晶體結構解析中的應用,也耐心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随後,我們回到生命科學院二館繼續聽取學術報告,首先昆明動物所的李文興同學分享了大腦代謝組學在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應用,同樣來自昆明動物所的徐敏講述了Yap1基因在老年癡呆病的重要調控功能,最後,國立清華大學的莊佳龍同學為大家分享了AKT-LRRK2激酶通路在神經細胞存活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11月24号下午的報告于13:30開始,首先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彭德強同學為我們分享了利用3D技術打印生物骨組織的研究進展進展。随後,來自北京大學的高雲同學介紹了5-醛基胞嘧啶的單細胞标記方法,以及用該方法在小鼠早期胚胎中5-醛基胞嘧啶的分布圖譜。接着,來自北京大學的熊旭深同學介紹了一個全轉錄組單堿基分辨率檢測1甲基腺嘌呤的方法,并且介紹了這些修飾的一些生物學功能。而來自昆明動物所的沈全寬同學分享了緬甸人口結構的全基因組調查的研究。随後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的張芫瑜同學為我們分享了蛋白質組學的動力學研究。最後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的林冠宇同學為大家分享了P-113衍生肽抵抗白色念珠菌機制的研究内容。之後在台灣清華大學同學的帶領下,大家一同參觀了不同領域老師們的實驗室,包括視覺、核磁共振和神經生物學。
與會同學參觀台灣清華大學腦研究所
同日晚餐結束後,與會師生在沃森報告廳舉行了頒獎典禮,我校研究生薛瑞棟、高雲和熊旭深分别獲得演講比賽的佳作獎、優選獎和特優獎,張姗和邵麗娃獲得海報比賽佳作獎和優選獎。最後,三校互相交換了禮物并合影留念,至此,第五屆兩岸三地生命科學文化節圓滿落幕。會議結束後,來自四個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互換禮物,互通聯系方式以便進一步的交流和合作,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北京大學與台灣清華大學老師代表互換禮物
兩岸三地生命科學文化節是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會發起的一年一度在北京、香港和台灣連續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兩岸三地高校間的學術交流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動研究生人才互動,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探讨不同地區科學融彙的成果與進展,營造自由活躍的學術氛圍,激發新穎獨特的科研思維,提升科學研究的創新水平,實現共同進步。
與會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