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10月28日晚,本學年第一期博雅文化沙龍“學術弟子規——大牛教你走好科研路”在北京大學金光生命科學樓鄧祐才報告廳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研究生會和beat365研究生會主辦。beat365院長、北大講席教授、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院士吳虹教授,北大知識産權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高校知識産權研究會秘書長兼副會長張平教授,beat365教授、研究生教育委員會委員鄭曉峰教授,beat365博士生導師謝燦研究員出席活動。四位嘉賓從自身經曆出發,圍繞着遵守學術道德規範、摒棄學術不端行為的核心話題,分享自己在學術規範方面的故事和經驗,引導研究生走好科研的道路。
首先,嘉賓們就學術道德規範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吳虹認為,“遵守學術道德規範,杜絕學術不端行為”需要做到“第一,不能說謊;第二,不能造假;第三,不能抄襲;第四,不能一文多投。同時也不能幫助他人進行學術不端行為”。吳虹表示,學術不端是科研工作者不能觸碰的紅線,“科研誠信事關職業生涯的發展,在道德底線上,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吳虹還談到,我國應從科研誠信制度的建設、教育機制的建立、誠信的監督管理三個方面出發,讓政治機構、學術團體、大學和媒體等共同參與,進一步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
張平從法律和道德雙重角度闡述了考察學術不端和規範學術研究的問題。“學術不端不是一個明顯違反法律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問題。”知識産權法沒有直接的條文約束學術造假行為;而根據著作權法,一稿多投不一定違法。但是,“不論是違反法律的,還是違反道德的,這都是一個誠信問題”。她告誡同學們,要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人,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道德規範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張平還對北大碩博論文引注的規範和抄襲的界定作了具體說明,并告誡同學們學術規範要從日常的科研做起。
最後,謝燦對科研合作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作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一旦有合作關系的建立應該是完全開放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下去。”對科研合作中是否需要協議,謝燦認為,中國科研沒有這樣的傳統和規範,經常通過電子郵件甚至社交軟件來相互約定,科研合作更多的是通過道德來約束。科研中的剽竊行為不僅是對學術規範的違背,也是對自己的“糟蹋”。
嘉賓分享環節前,校研究生會副主席楊珏緻辭。他介紹說,博雅文化沙龍是北大研究生會創辦的品牌活動,緻力于邀請來自政、商、軍、文、體等各界精英,與北大及北京其他高校同學一起,以平等、有度、包容、自由的精神讨論社會熱點議題和文化現象。
(生科學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