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2013年7月3日,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學位研究生樊圃為第一作者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論文,揭示了黑腹果蠅識别其它物種果蠅的生物學機制,鑒定出參與該行為的感覺受體、化學分子和相關神經回路。樊圃等的論文題為“抑制黑腹果蠅與其他種屬交配的遺傳和神經機制”,同期《細胞》還發表了耶魯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John Carlson對該文的評論。
物種的形成過程中必需存在不同物種間的生殖隔離機制。作為實現生殖隔離重要步驟的求偶識别行為雖普遍存在且在演化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但這一行為的分子、神經生物學機制卻知道的很少。
樊圃的研究使用黑腹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發現失去前足跗節部分的雄性黑腹果蠅無法辨别求偶對象是否來自本物種,開始錯誤的向其它物種雌果蠅求偶。進一步研究發現,表達在雄果蠅前腿感覺神經元中的味覺受體、一種稱為Gr32a的G蛋白耦聯受體通過求偶識别過程中的拍打行為接觸對方果蠅身上的表皮烴類外激素。如果這些外激素中含有來自其它物種的抑制性成分,這些特定的化學分子激活黑腹果蠅的Gr32a,抑制種間求偶。文章還證明了控制雄性求偶行為的關鍵蛋白FruM也參與抑制種間求偶行為,并與Gr32a作用于同一神經回路。該研究推動了理解行為導緻的生殖隔離,為人類了解物種形成之謎提供新的線索。
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為北大生科院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第一作者樊圃是北大生科院饒毅實驗室的研究生,她的合作者、論文共同第一作者Devanand Manoli是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NiraoShah實驗室的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