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中國共産黨黨員顧孝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12年11 月3日北京時間11時15分在北京大學校醫院逝世,享年82歲。
顧孝誠教授原籍江蘇無錫,1930年2月13日生于上海。195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植物學系,留校後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5年至1992年任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主任;曾任“國家高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及蛋白質工程評審專家組組長(1986-1995);北京大學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7-1994)、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2004);國際遺傳工程及生物技術中心(ICGEB)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1997)、主任(1997-2004);教育部中美聯合招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研究生項目(CUSBEA)協調員(1981-1989),1995年至2005年負責CUSBA項目。
上世紀80年代初,顧孝誠教授積極參與世界銀行貸款第一個大學發展計劃項目的工作,利用世行貸款建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中心;購置大批實驗儀器設備和圖書雜志,派遣人員出國培訓,為建立“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承擔“七五”、“八五”與“863”項目準備了必要條件。
顧孝誠教授對生命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前沿具有敏銳的洞察力。20世紀80年代,正是現代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時期,她參與籌建了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擔任第一屆主任,後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重點實驗室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1987至1988年,顧孝誠教授積極推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申請并最終建立了“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90年代,當生物信息學剛剛興起時,她及時籌建了北京大學生物信息中心,并成為歐洲分子生物學網絡組織(EMBNet)的中國國家節點,為我國生物信息學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2004年,顧孝誠教授積極參與籌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IMM),全身心地投入讨論設計分子醫學研究所的方向、結構、規模、運行機制、人員引進、經費預算等方面問題;建所後仍積極參與研究所重大事項的決策,幫助研究所解決了許多難題。她還十分關心我國藥品質量安全的教學、研究及國際交流,積極推動“北京大學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
顧孝誠教授作為CUSBEA中方主要協調人,與美方主要協調人吳瑞教授共同組織學生的選拔,并一直關注着通過該項目赴美留學的400多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尊敬和愛戴,并被由該項目學生發起成立的吳瑞基金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顧孝誠教授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的建設和發展辛勤工作了60年。她親力親為,嘔心瀝血,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多方呼籲,奮鬥一生,令人感動。她視野開闊,觀點獨到,舉止儒雅,語言犀利,堪稱典範。
茲定于2012年11月9日上午10:30在八寶山殡儀館菊廳舉行顧孝誠教授遺體告别儀式,請參加告别儀式的師生及生前友好于11月9日上午9:30在新生物樓前上車前往。欲送挽聯或花圈的單位或個人,請與beat365辦公室聯系。
電 話: 010-62751840
傳 真:010-6275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