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生科百年 内網 新内網

檢測到您當前使用浏覽器版本過于老舊,會導緻無法正常浏覽網站;請您使用電腦裡的其他浏覽器如:360、QQ、搜狗浏覽器的極速模式浏覽,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覽器。

下載Firefox

許田教授談“創新,事業,中國的未來”

日期: 2012-04-13

2008年3月7日下午,著名生物學家許田教授繼上午為北大-耶魯聯合計劃2 小時講課和下午2點在生命科學院的學術報告之後,又于4點整開始就“創新,事業,中國的未來”問題為廣大同學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整個演講的過程,許教授神采奕奕,妙語連珠,引領着大家的思想,對創新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探讨,讓大家意猶未盡,受益匪淺。



許田教授是複旦大學校友,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副系主任、終身教授,耶魯大學校長中國事務顧問;複旦大學講座教授、複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複旦大學校長顧問;Rothberg兒童疾病研究所科學委員會主席。1982年畢業于複旦大學遺傳學專業。1984年在耶魯大學師從于發育生物學家S. Artavanis-Tsakonas。1990-1993年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随遺傳學家G. Rubin做博士後。許田教授發明了在全世界果蠅實驗室中被廣泛使用的鑲嵌體分析技術,首創腫瘤發生和缺氧反應等的果蠅模型。發現腫瘤抑制基因的發育生物學功能為調控器官及個體大小,提出了腫瘤發生和器官大小調控相關的理論。2001年因發現Tuberous Sclerosis疾病基因信号傳導途徑及可能治療方法并由此導緻臨床試驗,獲Tuberous Sclerosis協會勇于創新獎。2002年首先發現DRPLA退行性神經衰老疾病基因的功能,并提出該類疾病是由轉錄調控失調引起的理論。2003年首次建立利用遺傳篩選鑒定腫瘤發展及轉移基因的方法學并發現緻癌基因Ras和細胞極性突變共同作用促進腫瘤生長及轉移,進而提出oncomodify genes 的新概念。2005年率領複旦大學beat365學生首次發現源于飛蛾的、用于哺乳動物轉座的PE轉座因子(誇蛾因子)。



饒毅院長還幽默诙諧地向大家補充介紹說許田教授在學術鍊上和北大親上加親:許教授本科是在複旦大學就讀的,遺傳學老師是談家桢先生是北大李汝琪的學生,後來,許田博士後的老師Rubin教授也是Morgan學生的學生,而北大的學生幾十年來也是Morgan的學術後代,老師裡面李汝琪師從Morgan的學生Bridges、陳子英師從Morgan的學生Sturtevant,而饒老師自己也是Sturtevant這一支的學術後代。



報告一開始,許教授首先問了在座的同學們一個問題:“今天早上醒來到現在,你都做了什麼事情?”在一位同學帶着疑惑回答了之後,他又問:“這些事情裡面有多少事情離不開非中國人發明的東西?”這下子大家感慨一片,不管是刷牙用的牙刷,熱飯用的微波爐,還是上網看新聞用的計算機……,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恐怕隻有吃飯的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吧。許教授談到,我們是有着幾千年曆史的偉大民族,是有着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每天的生活卻都離不開外國人發明的東西,這是為什麼?是哪裡出了問題?别具一格的開場白讓大家陷入沉思。這時,許教授說道:“這是我們近代中國沒有創新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怎麼才能改善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反省什麼地方做錯了。隻有這樣想,才有可能在今後的激烈競争中有所進展,才能對人類文明有所貢獻,才能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接下來,許教授從多個方面就創新這個觀點娓娓道來。



首先,他回顧了近幾百年來人類發展的曆史。在15世紀,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總量占據全世界份額的三分之二,而到了19世紀,僅占10%而已;在近代人類的重大發明中,從遠至1876年電話的發明,到近至1990年互聯網的出現,這些讓人類生活發生巨變的發明,卻沒有一個和中國人有關;在近代生物醫學界的重大發明中,隻有1700年的牛痘疫苗是中國率先發明的,而之後的幾百年,生物醫學的重大發展幾乎與國人無關。其次,他介紹了技術的創新與經濟的增長是休戚相關的,這方面,許教授圖文并茂地進行了解釋,1771年英國紡織工業開創了工業革命的開端,之後的信息革命,分子革命,每一次的技術創新改革都推動了經濟的大幅度增長。許教授從這些曆史中總結出:隻有科學技術的創新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源動力,為此他以日本近代發展為例做了闡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在家電、汽車等領域都超越了美國,于是有人預言日本将成為世界最強。那時的美國,正在大力投資計算機、互聯網的開發和應用,這些前瞻性的科技革命,使得美國不僅沒有被日本超越,反而遠遠的将其甩在身後。而今時今日,美國又積極準備下一場科技革命,在生物醫學領域進行着巨大投資。



至此,同學們看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在當今全球化進程中,創新是關鍵!那麼在創新方面,中國處于什麼樣的水平呢?許教授分别通過世界人口分布圖、科學論文引用量分布圖和專利數量分布圖這三張圖,圖文并茂的介紹了中國的創新現狀。



其次,什麼樣的人能創新?是特殊人群還是所有人?針對這一問題,許教授提出了他的觀點:“創新是人類的本能!”對于這一觀點,許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他說道:“吃肉就是人類的早期創新”。就在同學們心存疑惑的時候,他舉出了諸如嘴小,咀嚼肌發達,胃液酸度不夠等一系列的特點,說明人類本質上是具有食草動物特征的。但逐漸的,人類為外界環境所迫,開始吃肉,這就是創新的結果!這就證明了創新是人類的本能!



接着許教授又提出,什麼事情是和創新關聯的?人們通常認為的智商、技能、教育程度,其實都與創新無關。創新者真正具有的特征有三個:一是動力,二是恒心,三是勇于實踐、把握機會、選擇改革。他以中國近代的改革開放為例,說明創新是和平環境下,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的根本動力。



那麼要如何通過教育培養創新能力。許教授先大大稱贊了我們中華民族重視教育的千年傳統,這是難能可貴的優良基礎。然後,他談到創新教育可以分三個方面:選擇學生;課堂教育;實驗室裡的教育。針對這三個方面,許教授提出,同學們要選擇喜歡做的東西,因為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喜不喜歡是能夠接受創新教育的重要動力;在課堂教育方面,通過對比歐美學校的創新教育,證明讓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才是創新教育的正确方式;而實驗室的教育,關鍵是要培養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獨立工作能力。



演講的末尾,許教授以美國二戰後科研教育的巨大投入為例,對國家政策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有很大作用這一方面給同學們做了講述。2004年,美國教育投入共計577億美元,占國民生産總值的7-8%。同時,像Bill Gates等利用科學技術而成功的人士,在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後,更加重視創新教育,積極捐獻資助教育。美國除了培養本土人才還非常注意吸引不同背景的人才。他們秉持“吸引最優秀的,提拔最能幹的”的原則,不斷吸引一流學者。許教授舉出一流大學40-75%的教師都出生于美國之外。許教授還認為,國家政策應該更大的支持科學家進行原創工作,支持基礎研究,支持在大學裡的教師展開研究工作。



最後,許教授語重心長的告訴同學們:你們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個能夠發揮聰明才智的時代,一個有着良好經濟基礎的時代,如果你們要為家鄉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文明做貢獻,那麼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吧!



同學們在聽完許教授的演講後,積極踴躍的舉手提問,許教授耐心和藹的回答了大家的問題,沒有一絲倦怠。講座結束後,部分同學還和許教授共進晚餐,進行了更多交流。



“展望事業,探讨人生”系列講座部分由康甯公司贊助。